数日后
是年十一月,边关连传三道捷报。
“大王,边关捷报。”徐德将边关快马送回王都的?军报呈上。
燕王裕打开竹简,仰头大笑道:“不?愧是上将军,这下东胡总该安分一阵子了?。”
第039章 凯旋
徐德笑眯眯的站在一侧,向燕王裕恭贺边关大捷,“恭喜大王,我军不仅成功击退胡贼,还将其彻底赶出了北境,长?公?子在跟随上将军征讨时又斩杀了东胡大将,立下奇功,可谓是?双喜。”
然而徐德最后的话却并没有让燕王裕持续开?心,他看着军报后续陈述的内容,逐渐失了颜色。
虽说子冉是?他派遣,但却是?几位重臣以及乐易所促成的,如今立下了军功,必然要封赏。
于是?燕王裕便开?始愁苦了起来,“武将之功,可赏赐爵禄,可是?王子之功,寡人该如何赏赐呢。”他看着徐德问道。
徐德眼里的笑容逐渐消失,他看着燕王裕,“长?公?子是?大王的亲子,同时也是?大王的臣子,不管是?什么样的赏赐,对臣子而言都是?莫大的福泽。”
燕王裕撇了徐德一眼,只见徐德将头?埋得低低的,“你这老狐狸。”
徐德憨笑了笑,但燕王裕仍然愁眉苦脸的倚在榻上,“可他毕竟是?寡人的长?子,封赏怎么能?够与其他臣子一样呢。”
“不如大王赏长?公?子一个允诺。”徐德抬起头?小心翼翼的说道。
燕王裕抬眼,“允诺?”
“君王的允诺,何其珍贵。”徐德回道,“比任何的赏赐,都要重,而且…”
徐德很是?谨慎,不敢多言,燕王裕遂道:“说吧。”
“对于长?公?子的军功赏赐,大王有所忧虑,若是?许下允诺,一来可解大王赏赐之愁,二来,也可做一个试探。”徐德大着胆子猜测了燕王裕的心思,“若是?长?公?子经过此?次战争,磨砺了心性?,变得沉稳,自然知道收敛一些?,必然也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。”
“但是?你知道他的脾性?。”燕王裕很是?不放心道,“寡人怕他追问一些?不该问的往事。”
“所以小人才?会说是?试探。”徐德回道,“大王让长?公?子前往边境,一是?为长?公?子入朝做准备,二是?磨炼,如今大王让新昌君主持了祭祀,长?公?子此?次回朝,当要有所觉悟才?是?。”
“毕竟,不管诸位公?子所依何族,所托何人,终究是?都是?王臣。”徐德继续说道。
“连你这个阉人都懂的道理,他们几个怎么会不懂呢。”燕王裕长?叹道。
“这是?最后一次机会。”燕王裕冷眼道,“这一次,寡人绝不再心软。”
是?年十二,下旬,除去驻守边关的守军,乐易所领人马悉数凯旋,燕王裕遂令六官之长?,携文?武百官出城相迎。
——蓟城——
“冬至时,大王命子新昌君登上祭坛为燕国?祭祀祈福,这可是?国?君才?能?够行使的权力,朝野都以为大王要传位新昌君,可如今云中君打了胜仗凯旋,立了如此?大功,这传位之事,怕是?又悬了。”
“一个儿子统领兵事,一个儿子掌管祭祀,大王是?想把家国?重任都交给公?子们么。”
“我瞧着像。”
进入王都后,子冉便听得了朝中的一些?事宜,包括在大军出征时,燕王裕命公?子由在后方举行祭祀,为燕国?祈祷战争得胜。
“祭祀。”子冉皱起了眉头?,“这件事我怎么没有听人提起。”
一旁的乐易自知瞒不住,于是?说道:“在公?子随军离去后不久,大王就?下了此?令。”
“子由。”子冉半眯起双眼。
“公?子,此?次回都,千万要沉住气?。”乐易提醒道,“这份功勋定然能?让您在朝中站稳脚跟。”
“是?吗?”子冉却有不一样的看法,“只要我沉住气?就?可以了吗?”他看着乐易问道。
“这…”乐易无法给出肯定的答复。
“吾想问上将军,这些?年我可曾做过什么出格之事?”子冉又问道。
乐易摇头?,“在臣看来,并没有。”
“所以究竟是?因为我做了什么,让大王动摇了选择我作为继承人的心思,还是?因为,大王本就?动摇了心思,无论我做什么,其实都无关。”子冉说道。
“这…”乐易大惊,自辛夫人去世,子冉患上疯症之后,燕王裕虽对子冉多了怜爱之意,但仔细看来,这份疼爱,无异于是?在捧杀。
“无论是?母亲,还是?舅舅,以及公?子由,难道不都是?大王的意思。”子冉又道,“不管是?谁在背后推动与操纵,最终的结果,都是?在王的掌控之中。”
“公?子所言不无道理,可是?即便作为王,也不能真的掌控万物。”乐易说道,“君权凌驾于律法之上,却又为礼制与道义所束缚。”
“因为秩序是?稳固天下的根基,为了维护自己?的统治,所以君王才?不得不带头?遵守秩序。”子冉顺着乐易的话说道。
“是?这个道理。”乐易道。
“秩序…规则…这是?我曾经最讨厌的东西,但如今却不得不利用它。”子冉紧锁着眉头?说道,“只有它?,可以约束王权。”
“长公子回朝了。”
“上将军凯旋。”
乐易勒住缰绳,看着眼前如此?浩荡的队伍,“怕是?朝中的卿士与大夫几乎都来了。”
大宗伯子呈领群臣上前恭贺,“恭贺长?公?子,上将军。”
“我军得胜,此?乃燕国?之喜。”乐易回道。
“若没有上将军,燕国?又怎能?如此?顺利与迅速平定胡贼。”六官旁侧的姬於开?口道。
从一开?始,子冉的目光就?落在了姬於的身上,因为他换上了御史的服饰。
“御史大夫姬於,见过上将军,长?公?子。”姬於故意将乐易说在了作为公?子的子冉前头?,似在挑衅什么。
“御史大夫。”子冉低头?俯视着姬於,“看来上大夫投了一个好靠山。”
“承蒙大王器重,君恩浩荡。”姬於拱手回道,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,“下官才?得居御史之位。”
“上一个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,已被大王赐死于廷尉大狱中,这个位置可不好坐。”子冉打马上前,走到姬於的身侧,居高临下道,“上大夫可千万坐稳了,坐得久一些?,莫要步前人的后尘。”
姬於的脸色虽平静,但内心早已将子冉咒骂了数遍,回到现实,身份带来的差距与尊卑,让他只能?笑脸相迎,“多谢长?公?子的挂怀,下官不是?李覃那等人,作为人臣,上启君王,下承臣民,忠君爱民,才?是?臣子应行之事,必不会步其后尘。”
“好一句忠君爱民。”子冉嘲讽道。
“公?子。”上将军乐易打马上前,“大王还在宫中等着咱们。”遂朝子冉摇了摇头?,眼神示意。
凯旋的队伍离去后,姬於拂袖,很是?不满的看着子冉与乐易的背影。
“哼,别得意太早。”
“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。”
——阳华殿——
前往庆功宴之前,燕王裕在阳华殿单独召见了子冉,经过御医的悉心调养,燕王裕的身体?总算是?恢复了些?许,但损坏的根基不可逆转,如今也只是?勉强支撑起。
此?次燕北大捷,边境斩敌万余,乃达往年之总和,可谓是?重创了东胡,经此?一役后,北方的胡人至少休养生息数十年。
燕王裕大喜,于是?命人沐浴更衣,准备亲自接见功臣。
“大王,云中君到。”徐德入殿奏道。
燕王裕倚坐在正殿的坐塌上,一手扶着凭几,抬起另一只苍老的手挥了挥。
徐德领命出殿,随后子冉便跨进了殿中。
云袜踩踏在木制的地板上,悄无声息,三?个月的边关历练,子冉的脸上多了许多棱角。
“臣子冉,拜见大王。”子冉屈膝叩首道。
“起身吧。”燕王裕抬手道,“来人,看坐。”
徐德搬来一张垫子,子冉拱手谢恩,“谢大王。”
“入了这道殿门,只你我父子时,无须这么客气?。”燕王裕说道。
“是?。”子冉点头?,旋即跪坐下。
“听说这次你跟随上将军立了不少战功。”燕王裕看着子冉说道。
“都是?上将军一路照拂,护儿臣周全。”子冉低头?回道。
“功便是?功。”燕王裕道,“燕国?本就?是?靠马背夺取的社稷,如今宗室都沉溺于安乐乡中,早就?忘了先祖的立国?之本。”
“你起了一个好头?。”燕王裕道。
对于父亲少有的夸赞,子冉并没有表现的很是?激动,她平静的回道:“儿臣或是?得了些?许气?运,蒙上天庇佑与眷顾。”旋即起身拜伏于地,“亦是?大王的信任与器重。”